老人认真地看着新家的陈设。
面对记者,老人说出了内心的感激。
12月2日,冬日里平常的一天,但对94岁的老兵张贵斌及家里人来说,这一天却又那么的不寻常。这是个喜悦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张贵斌老人喜迁新居,搬家啦!
张贵斌1948年入伍,当年参加了塔山阻击战,因为表现勇敢,获得了一等大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之后老人随部队转战南北,参加了多次战斗,出生入死,立下大小功多件。1954年,老人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安排,选择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建设家乡。从村支书、信用社负责人到农电所,老人一直在基层兢兢业业,踏实工作,把军功章和证书藏在匣子里,深藏功名,默默奉献,就连家里人对他的军旅经历也知之甚少。直到今年7月份,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进行退伍军人信息采集、核对老人的军旅经历时,老人的这些军功章和证书才被人所知。
9月,记者去老人的家里采访时,发现老人和93岁的老伴住在一个车库改成的房间里,屋子很小,刚过30平方米,连个厨房都没有。之前老人住在农村平房里,取暖更差。但当不少人为老人鸣不平,觉得老人可以去申请住得更好的时候,老人却说,跟牺牲的那些战友相比,他得到的已经很多了,非常知足,不想麻烦国家。
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的老人感动了万千读者。他的事迹第一时间经本报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海城本地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住在附近的人都情不自禁地赶来看望老人、关心老人。老人原来所在的单位和当地政府也相继来探望老人。看到老人所住的房屋狭小,很多人都不忍心,于是相关单位找到老人的儿女,表示想给老人提供一处新住房,问问老人有什么要求,还说老人可以自己去挑选。邻居们都劝老人,找个好的商品房小区,面积大一点。可谁也没想到,老人告诉儿女,就附近小广场旁的那个回迁小区就行,面积不用太大。儿女把这些话转告给相关部门,最后这处新住房在老人的家附近找到了,是祥盛回迁小区的一楼,两居室的二手房。上周,老人的儿女从相关部门拿到了钥匙,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把旧屋子打扫干净,并换了灯具。昨天上午10点30分,儿女们搀着老人走进新居。
在外人看来这是很简单的一处住房,面积并不大,却是老人这辈子住过的最好的房子。液晶电视、沙发、单独的厨房和餐桌、宽敞的卫生间,老人看看这,摸摸那,真是打心眼儿里开心。住房的取暖费还没交,儿女说,就这样也比旧房子暖和。中午,两个女儿一起做了四个菜,与老父亲老母亲坐在一起,庆祝这个喜悦的日子。
在饭桌上,老人跟儿女说,要记住,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与牺牲的战友比,我得到的够多了。我老了,做不了太多贡献,但你们和你们的孩子不能忘本,要继续多做贡献,牢记党和国家的恩情。”(千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