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残障之家迎来“助残亲人”
住在立山的一个残障之家迎来一群暖心的志愿者,让这个清苦家庭换了新面貌。
11月3日上午,家住立山区滨河街道的王刚(化名)家传来敲门声,王刚扶着拐杖打开门后,看到的是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原来是助残协会的队员们到他家中做助残服务。王刚是一位肢体残疾人,早年结婚后有两个孩子,不幸的是两个孩子也有残障,加之妻子离开,家境一落千丈。如今这个三口之家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工作而没有经济收入,只能靠低保勉强维系日常生活。滨河街道有十几位志愿者成立了一个专门帮扶残障人士的助残协会,在会长朱晓东和李秀凤等人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王刚家,了解情况后,开始打扫卫生。王刚家中的玻璃已经快十年没有擦过了,房间内很多摆放的家具也都落满灰尘,志愿者们不怕脏累,将王刚家从里到外清理一遍。
朱晓东介绍,助残协会是隶属于鞍山市残联下的一个公益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将鞍山日益兴起的公益力量引导向需要帮扶的残障人群中去。目前位于滨河街道的助残协会,力图打造一个扎根于街道,以15分钟路程为服务半径的助残公益圈,在这个范围内,所有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都可以在协会建档,通过协会的筛查之后确定帮扶目标、帮扶周期和帮扶方式,最终建立有针对性的帮扶方式。
好的哥为“七人学校”送礼物
在鞍山海城析木大同峪村的山沟内,有一所仅有六名学生一位老师的留守小学,取暖还靠师生一起动手生炉子的校园11月4日热闹起来了,因为曾经帮扶过这所小学的好的哥张磊又回来了!
作为大同峪小学的老师,李景芬已经在此工作33年,今年暑假之前她刚刚将自己的毕业班,六年级的14位孩子送到了距离山沟十公里外的析木初中,又在9月2日担任起五年级的班主任。这是这所学校唯一的年级、唯一的班级,也仅仅有六名学生。平日里,孩子们有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四门课。李景芬负责语文和数学,英语老师从镇里临时过来上课,而体育课也是李景芬带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在一百多平的操场上,六个孩子分成两队,在李景芬的带领下玩算题接力赛。“我们学校从来不开运动会,因为每天都是运动会。”
11月4日上午,大同峪小学的师生们在做广播操时,迎来了一位熟悉的爱心大使,来自沈阳的的哥张磊。张磊是沈阳雷锋车队郭明义爱心团队的一员,沈阳市为数不多的五星级驾驶员,他的师傅之前多次资助大同峪小学,后来师傅患病行动不便,他就接过师傅的接力棒,不辞辛苦和爱心出租车司机们一起继续资助这所深山里的小学。
今年中秋节之前,张磊就曾驾车200多公里从沈阳来到这所小学,给孩子们送来月饼等物资。当时他看到孩子们学习的教室还没有暖气,于是回去之后筹备了一些冬季应用的物品,比如保温杯、暖宝宝,还有很多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山里冬天特别冷,孩子们上学后要是能喝点热水,可能定感觉好点。”张磊憨厚地说。(北方晨报)